网站整改中

内蒙古推动民贸民品企业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示范

日期:2025-07-28   来源:   作者: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立足服务保障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工作举措,推动民贸民品企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示范,赋予民贸民品工作充分彰显“三个意义”。

一、聚焦主线,培育壮大民贸民品企业

2024年,结合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贸民品工作的要求,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贸易旗(县)内民族贸易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明确将做好新时代民族贸易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以是否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衡量民族贸易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赋予“三个意义”作为认定新时代民族贸易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组织开展民贸民品产业提升行动的要求,内蒙古制定民贸民品产业提升行动方案,方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突出促“融”导向,更好赋予民贸民品工作以“三个意义”。明确到2026年,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贸民品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优质品牌,打造一批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园区,培养100家左右具有优势产业、特色品牌、竞争力强的民贸民品企业,基本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民贸民品产业和发展格局。

二、建章立制,规范认定管理民贸民品企业

按照《财政部 国家民委 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贴息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贴息政策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线上申报+线下核查”双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压缩企业贴息申请周期。通过“企业信用评价+民族贸易产品生产占比”双维度评审,确保资金投向优质企业。自治区民委联合财政、银行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企业资质审核、贴息计算、资金拨付“一站式”服务,使“真金白银”快捷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估,围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性等指标,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内蒙古各地探索形成的“一筛选、二审计、三会审”工作法和动态管理机制,既规范了认定调整工作,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形成“事前审查、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全周期监督体系。

三、精准赋能,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十四五”期间,民族贸易旗县带动20万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其中民族贸易企业联农带农97.1万户,同时搭建民贸民品企业与边疆地区的对接合作平台,引导民贸民品企业积极投身“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2025年,在巴彦淖尔市成功举办“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活动,本次活动共促成40个项目成功签约,通过搭建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助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通过“企业申报——部门联审——动态调整”机制,精准聚焦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特色食品等重点产业,确保资金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倾斜。赤峰市敖汉旗民族贸易企业——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带动6000余各族群众规?;种采臣⑹迪衷鍪?,让致富密码牢牢掌握在老百姓手中,用企业健康长足发展之力,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各盟市推动民族特色商品产业链从“小散弱”向“规?;?、品牌化”转型。通过整合、集约化加工配套,建立“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培育出“库伦荞麦”、“赤峰小米”、“天赋河套”等区域公共品牌。